偶氮類發泡劑主要品種與性能有哪些?
更新時間: 2019-03-26
偶氮類發泡劑主要品種與性能有哪些?
1、偶氮二甲酰胺
性質 橘黃色結晶粉末相對分子質量116.1,相對密度1.65,細度(200目通過)≥99.5%,水分≤0.1%,灰分≤0.1%,溶于堿,不溶于醇、汽油、苯、吡啶等一般有機溶劑,難溶于水,分解溫度190~205℃,不易燃。發氣量為200~300mL/g,主要是氮氣、一氧化碳和少量二氧化碳。室溫儲存穩定,有自熄性,但在120℃以上時因分解產生大量氣體,在密閉容器中易發生爆炸。
用法及應用特點 本品作為高效發泡劑,應用廣泛,發氣量大,價格較便宜,適用于PE、PVC、PP、ABS等。其分解產物無毒、無臭、不污染,可以制得純白的泡沫體。本品分解溫度高,產生的氣泡均勻、致密,適用于閉孔泡沫體、常壓或加壓發泡體,厚的或薄的發泡體等各種發泡制品,如PVC 和增塑糊發泡體,聚烯烴的壓延和模塑發泡體、發泡人造革等。有機酸及其鹽類、尿素、縮二脲、聯二脲、硼砂、乙醇胺、氧化鋅、堿式鉛鹽等對本品有活化作用,可以降低分解溫度。用于PVC時,配方中的鉛鹽熱穩定劑對本品有活化作用,會影響發泡條件,在配方設計時應予以注意。
2、偶氮二異丁睛
性質 白色結晶粉末。相對密度1.1,揮發分1%,甲醇不溶物0.1%,熔點>99℃。溶于甲醇、乙醇、丙醇、乙醚、石油醚等有機溶劑,不溶于水。分解溫度98~l10℃,放出氮氣,發氣量130~155mL/g。室溫下緩慢分解,30℃下儲存數月后顯著變質,應在10℃以下存放。
用法及應用特點 本品是最早使用的偶氮類發泡劑,特別適用于PVC,還可用于環氧樹脂、PS、酚醛樹脂及橡膠絆。分解發熱量低,約125.6~167.5J/mol,故使用置高達40%也不致使制品燒焦,可制得潔白制品。本品分解溫度低,可用于普通的PVC糊。本品毒性較大,大大限制了其應用領域。近年來,其作為發泡劑應用已日漸減少,主要用作聚合引發劑。
3、偶氟二異庚腈
性質 無色或白色菱形片狀結晶,易燃易爆。有順式和反式兩種異構體,其熔點分別是55.5~57℃和74~76℃。不溶于水,溶于醇、醚和二甲基甲酰胺等有機溶劑。遇熱和光分解放出氮氣,同時產生含氰游離基。結晶體活性含量相當于6.35%。
用法及應用特點 本品可作PYC、PVOH、PMMA等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引發劑,也可用作塑料和橡膠的發泡劑。
4、偶氮二甲酸二異丙酯
性質 橙色油狀液體。相對分子質量202,凝固點2.4℃,沸點75.5℃(33.31Pa)。單獨加熱時,240℃下仍然穩定。使用鉛鹽、有機錫化合物、鎘皂和鋅皂等熱穩定劑可以使其活化,降低分解溫度。在100~200℃內的發氣量為200~350mL/g。 溶于常見的增塑劑。
用法及應用特點 本品為液體發泡劑,適用于FE、PP、PVC等。本品在塑料中易分散,泡孔結構均勻致密,分辯產物無臭、無毒、無色、不污染,可以制造色澤極淺的泡沫塑料。調整配方和加工條件,可制得閉孔或開孔泡沫體。
5、偶氟二羧酸鋇
性質 亮黃色粉末。相對分子質量253.37,相對密度1.67,分解溫度240~250℃。發氣量170~175mL/g,分解產生氮氣、一氯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鋇等,在普通溶劑中不溶。
用法及應用特點本品為高溫發泡劑。分解溫度高,加工安全性好。適用于軟化點高的聚合物,特別是PP。本品作為尼龍樹脂的注塑成型和擠塑成型用發泡劑也有良好的效果,還可用于碩質和半硬質PVC、ABS等。
6、偶氮二羧酸二乙酯
性質 紅色無氣味的油狀液體。相對分子質量174.16,分解溫度110~120℃。發氣量190mL/g,溶于增塑劑。儲存穩定,對硫化促進劑無反應,對水分和pH 變化敏感。金屬鹽(Cu、Fe、Co、Pb、A1,Sn等金屬)可促進分解。
用法及應用特點 本品可作為PVC及其共聚物、PE、聚酯、環氧樹脂、PS、橡膠的發泡劑,用量為0.5%~10%。
7、偶氮胺苯
性質 黃棕色結晶,有特殊氣味。相對分子質量197.24,熔點96~98℃,分解溫度150℃,發氣量113mL/g,儲存穩定。易從制品表面析出結晶,在酸性介質中會在較低溫度下分解。
用法及應用特點 本品可作為PVC及其共聚物、PS、PE、酚醛樹脂、環氧樹脂、生膠和橡膠、聚硅氧烷聚合物的發泡劑,屬于污染性發泡劑,用量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