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價掛鉤、招采合一 我國積極促進藥價回歸合理水平
更新時間: 2018-12-14
“藥品集中采購是深化醫改、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大舉措。”近日有相關人員表示,要堅持市場機制和政府作用相結合,探索跨區域聯盟集中帶量采購,量價掛鉤、招采合一,做好保證使用、確保質量、穩定供應、及時回款等工作,促進藥價回歸合理水平、藥品行業實現轉型升級。
我國積極促進藥價回歸合理水平
藥價虛高是我國醫藥領域存在的現有問題。根據有關部門調查資料顯示,在藥品銷售價格中,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合理利潤,僅占了較小的部分。因此這些擬中選藥品價格大幅度下降后,擠掉的主要是銷售費用等“水分”,藥品生產企業“還是能賺錢的”,中標不影響企業發展,并且降價不降質。
12月7日,國家組織“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擬中選結果公布,這次集中采購以通過一致性評價為入圍標準,中選后藥品監管部門將強化監督檢查和產品抽檢,加強全生命周期質量監管,確保一致性評價不是“一次性”評價,因此群眾不必擔心藥品的質量和療效。
據悉,本次25個試點通用名藥品集中采購擬中選,與試點城市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采購價相比,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達到96%,其中22個為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4+7試點地區加起來大概占到全國三分之一的市場,會對藥品企業產生強大的吸引力,通過企業間市場化競價,能充分起到以量換價的作用。”有行業人士說。
國家組織集中采購主要是以完善帶量采購方法換取更優惠的價格。帶量采購是在集中采購的基礎上提出的,指的是在藥品集中采購過程中開展招投標或談判議價時,要明確采購數量,讓企業針對具體的藥品數量報價。
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是對既往藥品集中采購制度的重大改革,目的是讓人民群眾以比較低廉的價格用上質量更高的藥品。以前,我國藥品招標采購往往只是確定中標價格,并不能保證采購數量,導致“招而不采”“帶金銷售”等現象長期出現,藥品集中采購的團購效應大打折扣,藥品價格虛高現象普遍存在。
本次試點由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組成采購聯盟,選擇部分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對應的通用名品種進行帶量采購,具有較多的優勢,如方便企業安排生產和銷售,控制成本;減少藥品購銷過程中的灰色空間;推動藥品采購流程的完善等。
專家認為,承諾用量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有利于提升藥品質量,提高行業集中度,降低百姓用藥負擔。另外有相關負責人表示,藥品集中采購之后,醫保部門將與衛生部門合作,從行風建設、合理用藥、臨床用藥綜合評價等方面入手,加大對醫療機構監督,保證約定的采購量得到執行。與此同時,會出臺一系列醫保支持政策,及時支付帶量采購貨款,保障藥品企業合法權益、提升其積極性。“這樣,質量、數量、貨款支付,帶量采購的三個要素就全部滿足了。”有行業人士說。
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要深入貫徹藥品集中采購的重要指示,穩妥推進試點工作,探索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和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降低群眾藥費負擔,規范藥品流通秩序,提高群眾用藥安全。有相關負責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