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共導致致成品油出口配額銳減
更新時間: 2021-06-10
近年來,成品油出口不斷增加被市場視為“常規”之事,在供過于求的大背景下,此次成品油出口配額銳減引發市場高度緊張情緒。從市場及政策的結合看,出口配額銳減是多方面因素共振的結果,具體作出以下幾點分析:
1、出口利潤降低,大大壓制企業出口積極性。受公共突發衛生事件影響,國外市場油品需求量明顯低于預期,成品油價格持續處低位,相對于國內汽柴油價格高企的背景,企業出口積極性一般。
2、部分進口環節征收消費稅政策及全國各地嚴厲“打黑、打非”的背景下,如調和油泛濫的南方市場成品油階段性供應或受阻,出口轉內銷亦在一定程度起到“保供”的作用。
3、出口具有一定的“代加工”角色,越來越多的國家對于能源清潔化、低碳環保形成共識,也推出一系列刺激計劃和有利政策。由此看來,長期以來成品油出口面臨的“質量過剩”問題不符合當前低碳環保的主題。(中國出口以東南亞為主,部分東南亞市場仍為國二、國三標準)4、面對國內原油進口對外依存度約73.5%的背景,成品油出口量持續增加,“大進口、大出口”不利于當前能源安全結構。
5、出口地競爭壓力增加。2020年,亞太地區煉油能力約為18.22億噸/年,其中印度擴建及馬來西亞新增裝置投產分別增加430萬噸/年和100萬噸/年。且未來,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日本等皆有計劃投產項目,亞太市場競爭愈加明顯。
6、人民幣升值不利于國內商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