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天氣很可能對電力行業帶來嚴重影響
更新時間: 2021-05-21
業內普遍認為,全球氣候變暖正是極端天氣頻發的主要誘因。早在2019年,英國《自然》雜志就曾刊發一篇氣候科學論文稱,人類在20世紀對全球的干旱狀況產生了影響,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氣溶膠等物質都會影響到降雨情況。
今年5月,巴西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損毀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3%以上,這也是這一數字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上漲。雨林減少加劇了溫室效應的同時,極端干旱天氣的出現也將推高山火發生的風險,導致雨林進一步遭到毀壞。
美國媒體CBS新聞網報道稱,在過去的20年里,美國分別在2003年、2013年經歷了兩次嚴重的干旱天氣,但今年發生的干旱情況很可能超過上述兩個年份。
另外,2018年、2019年,歐洲也經歷了兩次“異常罕見的”連續干旱天氣,超過40℃高溫延續數周,一時導致歐洲用電需求激增,電價也出現大幅上漲。
行業研究機構Carbon Brief援引意大利學者Gustavo Naumann的研究報告稱,干旱天氣很可能對電力行業帶來嚴重影響,干旱不僅會直接影響到水電產能,也會間接影響到電力生產系統中冷卻水系統的使用情況。對歐洲北方地區來說,水電是尤其重要的電力來源之一,干旱帶來的影響也會顯得更加明顯。
Gustavo Naumann在研究中建議,各國應適當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極端干旱天氣對農業、能源等行業造成的不利影響,“提高電力生產中的水利用效率”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