羥基酪醇的吸收代謝和組織分布
更新時間: 2021-01-22
羥基酪醇可以通過血腦屏障,理論上推測其在腦組織中也有一定分布。由于機體自身可以多巴胺為前體合成微量羥基酪醇,所以在檢測腦組織中的羥基酪醇濃度時需要考慮內源性羥基酪醇的影響。在體內循環中,羥基酪醇的游離單體形式含量較低,而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結合形式存在。雖然羥基酪醇在體內的吸收較好,但有明顯的首過效應。
疏水性的酚類化合物在哺乳動物體內的吸收呈現劑量依賴性。大鼠口服羥基酪醇后,通過被動擴散的方式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5~10min 即達到最高血漿濃度,之后又很快下降。靜脈注射羥基酪醇后 5min ,其主要集中在腎臟,濃度比在肝、骨骼肌和肺等部位高10倍左右,排泄方式主要經腎臟由尿液排出 。不同動物羥基酪醇吸收速率不同,如羥基酪醇在人體內的吸收呈線性,攝入后32min達到最高濃度,清除半衰期為2.43h 。